您好,欢迎来到西安市慈善会!!!

→ 信息公开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2021年慈善工作报告

2022-12-14 11:16来源:本站

西安市慈善会

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8日)

 

各位常务理事:

受会长办公会委托,我向常务理事会报告西安市慈善会2021年工作情况和2022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2021年市慈善会的工作情况

2021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市慈善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慈善协会的指导下,在各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的支持和配合下,上下联动,团结协作,在做好春节送温暖、六·一送关爱、重阳送关怀、修建慈安桥、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实施大病救助、关爱困难退役军人等常规性慈善工作的同时,参与了助力十四运的善款善物募集接收工作;第一时间反应,参与了驰援河南、商洛以及我市蓝田县等抗洪救灾工作;并积极发挥慈善作用,全力投入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展现了慈善工作在助力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应对突发事件和赈灾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能力。2021年,市慈善会共筹募善款善物9214.74万元,比上年增加6516.87万元,增长241.56%。其中,本会募集善款、善物8708.83万元,中华慈善总会援助抗癌药品价值245.91万元,与省慈善协会、市财政局合作,建设慈安桥项目260万元。用于各种救助及抗疫款物总计5438.29万元,受惠群众上百万人。抗疫期间的部分项目将跨年度执行。认真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和亮点:

(一)狠抓慈善会队伍建设,慈善工作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2021年,为适应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市慈善会首先从自身建设抓起,西安慈善的整体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加强会员队伍、理事队伍建设。根据新时代慈善工作的发展形势和市慈善会理事队伍的实际情况,对理事队伍进行了扩充和调整,增补理事53人、常务理事29人、副会长11人(其中不驻会副会长8人)。目前,现有单位会员55个,个人会员205人;理事会理事增加到112人,不驻会副会长增加到19人;并不断加强会员队伍、理事队伍的规范化管理,使会员队伍、理事队伍的履职能力明显加强。

二是加强机关的组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市慈善会机关由过去的一室三部,扩充为一室六部即:办公室、募集部、项目部、救助部、宣传部、网信部、组联部,新聘用工作人员12名。目前,市会机关共有28人,其中研究生8人,本科生和大专生20人。为新时期的慈善工作注入了活力,其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三是加强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修订了原有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制度达25项,各部门还制定了各自工作流程,使机关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管理、运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狠抓全体人员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全体人员中开展了党史教育、宗旨教育、工作责任、慈善意识教育,使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开拓出了西安慈善的精、气、神,机关的整体精神面貌、工作运行水平和应对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慈善应对能力和款物募集能力明显提高

2021年,是古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西安慈善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几件大事即:助力全国十四运会在西安举办、驰援河南、商洛、蓝田等地抗洪以及助力西安疫情防控。在应对这几件大事的工作中,西安市慈善会不负使命和责任,主动担当,谱写了西安慈善的新篇章。

一是积极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助力十四运会作用明显。十四运会执委会将市慈善会确定为善款、善物接收单位后,市慈善会立即行动,专门成立班子抓落实。并通过网络和各大媒体向全市发出倡议,号召各界积极参与到支持、助力十四运会的捐赠活动中来。先后组织召开了各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全市各类商会、社团组织,全市百强企业等三场大型动员会,动员各个方面为办一届精彩、圆满的十四运会出力奉献。并通过网络设置项目,线下走访募善款,印制彩页搞宣传。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募集到社会各方面助力十四运的款物1629万余元。同时动员西安糖酒公司直接向十四运赞助价值1000万元的饮品,为十四运会的后勤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市慈善会也被市十四运会执委会评为助力十四运会社团组织先进单位。

二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驰援抗洪救灾行动迅速。7月下旬,河南郑州、陕西商洛、西安蓝田等地突遭暴雨袭击,水灾严重。市慈善会第一时间反应,当即组织直属志愿服务队——花蕾救援队赶赴郑州参与抗洪救灾,随即采购50余万元的抗洪救灾物资,星夜兼程运往河南郑州。不但为古城西安声誉增了光,而且社会反响极好,并引起新华社记者的关注。市慈善会还及时向社会发出倡议,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河南、商洛、蓝田捐赠抗洪款物。倡议发出后,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线上线下募集款物达558万余元。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作用,组织协调30多辆运输车,分期分批将救援物资运往救灾一线。如小蚂蚁搬家志愿服务队的运输车辆做到随用随到,免费运送救援物资。秦岭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洛南县和蓝田县抗洪救灾,并送去救灾物资8万余元。这些善行义举,不但在社会上造成了对慈善的极好影响,也充分体现了市慈善会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紧急救助的责任和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慈善作用,助力抗击疫情一马当先。2021年12月中下旬,新冠疫情突袭西安之时,特别是12月23日零时西安采取全市封控措施后,市慈善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主动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请战,随即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会长办公会,研究制定募集和款物接收方案,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并通过网络和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倡议,动员社会力量,为疫情防控献爱出力。在西安实行全方位封控后,市慈善会克服全市封控、交通无通行证、工作人员无工作证、上班无通道、吃饭无食堂等诸多困难顶疫逆行,立即组织力量,投入到抗疫物资接收、搬运、分送等工作中。并及时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协调,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和物资需求,将抗疫款物及时拨付和分送到抗疫一线。特别是在发现城市封控后留置农民工的生活困难后,与省慈善联合会联手,向社会发出了救助留置农民工的倡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全市形成了关注、救助农民工的群众性氛围。市慈善会还向工作人员提出了突出一线、有求必应、精准援助的要求,并专门组织志愿者队伍,将生活物资送到农民工较多的村、社区和建筑工地。市慈善会的会长、副会长亲自带队,将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送到一线。我们的慈善工作者,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讲累,天天吃盒饭、吃泡面没怨言。据不完全统计,在助力抗疫工作中,慈善志愿者共出动上千人次,为99个小区、村、公共场所消杀灭菌;为8个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26次;为157个小区、工地、村社、单位送去防疫和生活物资;为3万多被困农民工送去援助物资。从去年12月下旬截至今年2月底,市慈善会共募集接收抗击疫情款物1亿多元,其中资金4378万元,价值6164万元的抗疫物资,在西安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善款善物的募集也开创了市慈善会近25年来的新高。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

四是积极拓展网络慈善,网上筹款有了良好开局。近年来,新的形势对慈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常态化的网络筹款将成为善款募集的主渠道。鉴于此,2021年,市慈善会高度重视网络慈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做出成效,市慈善会专门成立了网信部,网络慈善在拓展式推进。一年来,市慈善会对“西安慈善网”进行了升级改版,并制定了网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慈善工作。慈善工作信息第一时间上网,各种倡议、号召及时在网上发布,项目执行结果及时在网上披露,接受社会监督。由于我们高度重视了新形势下的网络慈善推进工作,不但使慈善理念宣传有了新的局面,而且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慈善募集工作。去年,我们利用春节送温暖,腾讯5.20活动,9.9公益日,驰援河南、商洛、蓝田抗洪救灾、助力十四运,西安抗疫等,在网上设立网筹项目共33个,网筹善款达868万余元,使网络慈善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三)以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为抓手,慈善项目执行逐步规范

    2021年,市慈善会以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为抓手,不断规范慈善项目执行,使慈善项目执行的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市慈善会联手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把“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来抓。首先成立领导小组,随后联系协调主管行政部门市民政局向全市民政系统、慈善机构下发了《关于推动实施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通知》,要求上下联动做好该项工作。并将莲湖、长安作为试点区县,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在全市铺开。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市慈善会会长办公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会长朱智生还亲自带队到区县调研协调,推动这一项目有序实施。省慈榆林会议后,市慈善会组织对全市“家园”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调研,及时解决现实问题。目前全市下辖15个区县、开发区的1298个社区以及1928个村,已经开始创建的村和社区达到了650个,占到全市村和社区的20%以上。并在部分村社建立起了“慈善幸福家园”网络平台,筹款资金达600多万元。莲湖、长安两个试点区还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结合自身特点,与社区建设、自然村的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城市社区、乡镇农村独特的“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模式。

二是传统慈善项目执行逐步规范。去年,市慈善会制定了慈善项目管理办法,从项目库的完善、项目的创新、立项、资金筹集、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执行中的资料收集、社会公示等都做了规范化的要求。在三大节日慰藉、慈善助学、修建慈安桥等传统项目的实施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克服等、靠的习惯性做法,主动开展工作,效果比较明显。如在去年的春节送温暖活动中,我们以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将活动主题定为“崇敬革命前辈,关爱弱困群体”,使传统项目注入了新意,线上线下募集善款726万余元,慰问、救助对象达到9760户,比往年增加2倍之多;在“六一”关爱困难家庭儿童活动中,我们与爱心企业联手,把区县推荐救助对象与爱心人士认领救助相结合,给传统项目注入了新意,在拓展社会影响力以及精准帮扶方面效果十分明显。我们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扩大善款投入,与金徽酒公益基金会合作,将原来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的善款30余万元增加到40万元,并开展对救助对象的跟踪调查,有效提高了爱心企业参与慈善的积极性;积极与省慈善协会协调,争取省上修建慈安桥资金260万元,比原来翻了1倍之多,共修建慈安桥37座,使传统项目的执行有了新的起色。

三是项目创新成效不断显现。2021年,市慈善会在认真做好传统项目的同时,十分重视个案救助工作。专门成立了救助部,并充分发挥救助部作用,与晨希公益组织合作,设立大病救助项目12个,筹集救助善款260余万元,网上参与爱心捐款的人数达20余万人次,累计帮扶大病患者35人。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慈项目“慈善老年大学”“留守儿童之家”创建项目资金66万元,新建“慈善老年大学”4个,每个12万元;“留守儿童之家”1个,每个18万元;争取市民政局政府购买服务资金75万余元,建立“城乡儿童救助中心”15个,每个5万元;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手,救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44户,计40余万元;并与爱心企业联手,为我市行政村困难群众免费安装太阳能照明灯3000盏,价值60万元;联手爱心企业出资34万元,建立关爱儿童护眼行动基金,在全市范围资助330名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每位孩子获得价值1000元配眼镜服务卡。经统计,2021年,市慈善会的传统项目实施共计25个,线上设立项目33个,并加强项目执行的规范化管理,使项目执行中的工作创新和社会效应明显提升。

(四)狠抓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更加明显

2021年,市慈善会在继续壮大慈善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尽力克服有名无实打呼隆的现象,重在志愿者团队的质量建设上下功夫,使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发挥明显。2021年,全市新发展志愿者团队167个,新增志愿者71953人。目前,全市慈善志愿者队伍达938个,人数达112922人,其中,市慈善会直属志愿者服务队15支,注册人数1219人。为了真正增强志愿者团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市慈善会专门举行了志愿者直属队授旗仪式,及时宣传他们的志愿服务事迹,并拿出10余万元,给他们一定的物质支持,对在抗洪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志愿服务的责任心、凝聚力和积极性。他们发挥各自特长,长期活跃在全市群众之中,做好事,搞帮扶,宣传党的政策和慈善理念,有力地扩大了西安慈善的社会影响。特别在去年助力十四运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在驰援河南、商洛、蓝田的抗洪救灾工作中,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作用明显,社会影响极好。如花蕾志愿者服务队、秦岭救援志愿者服务队、网约车学雷锋车队、白手掌、小蚂蚁搬家等志愿者服务队,其事迹突出,作用明显,社会评价高。

(五)树立大宣传意识,慈善理念宣传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

2021年,我们始终把慈善理念的社会宣传放在发展慈善事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会长办公会议经常研究慈善宣传与主流媒体宣传的合作接轨问题,每次重大活动,都把慈善宣传放在首位。去年,首先从有形的东西抓起,设立慈善会户外会名标志,公开爱捐、求助电话;成立网信部,改版慈善会官网,开通慈善会公众号和宣传美篇、抖音,建立机关慈善文化墙等,并利用爱心广告公司大型电子屏幕滚动宣传慈善,社会效应十分明显。如在去年春节送温暖活动中,我会联合西安主流媒体,向全市发出“崇敬革命前辈,关爱弱困群体”倡议的同时,印制宣传彩页75000份,利用西安报业红马甲、华商报黄马甲以及志愿者队伍送达全市各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在助力十四运慈善活动中,邀请近20家自媒体大咖参加宣传报道,关注人数达45万之多。一年来,市慈善会在省、市媒体以及网媒上共发布原创活动稿件160余篇,发布各类消息、箴言、慈言善语、感悟慈善等近400条,慈善书画作品展示9期;汇编《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书画册等。并与西北大学慈善理论研究中心、西安广播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慈善理论研究工作,对重大活动、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宣传、深度报道,共计发表、播出慈善新闻、稿件214篇次,基本做到网媒天天有消息,重大活动主流媒体有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慈善宣传的覆盖面,营造出了浓厚的慈善氛围。

(六)积极指导基层慈善工作,区县、开发区的慈善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2021年,市慈善会加强对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的联络和指导,上下协力联手开展工作。年初召开了区县慈善工作会议,相互交流了工作,并组织检查调研小组,对2020年修建的慈安桥进行了检查验收,对“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一年来,市慈善会组织人员到区县调研指导工作20余次,基本形成了重大慈善活动上下联动、抱团取暖,相互支持协作的良好氛围,区县慈善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去年的工作中,全市各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的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高陵、临潼、蓝田、新城等区县慈善会都已完成了换届工作,充实了人员,加大了工作力度。蓝田慈善会还在街道、镇创新设立了慈善分会;区县慈善机构的募集工作在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募集善款、善物达7258.9万余元,也创造了历年的新高。如灞桥区慈善会积极与爱心企业联系,争取到中粮集团助学善款1300余万元;“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在稳步推进,莲湖区、长安区慈善(协)会积极做好试点工作,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省会表彰;雁塔、临潼区的慈善宣传工作经常并有新意;有的区县慈善志愿者队伍作用明显,长期活跃在基层群众之中等等;特别在西安抗疫封控期间,各区县慈善会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夜以继日,连续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雁塔区和长安区是疫情的重灾区,两家慈善会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雁塔区慈善会疫情期间,共接收捐赠物资近2000吨,折价1500余万元;接收捐赠善款600余万元(包括市慈善会下拨资金),款物合计总价值2100余万元。统一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分送到抗疫一线和受困群众手中。长安区慈善会组建工作专班,接收、分送500余万元的抗疫物资,为辖区内的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集中隔离点人员、外来务工农民工和抗疫一线志愿者送去温暖。

回顾我会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市、区县及开发区慈善(协)会,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支持,做了一些群众点赞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认真总结分析,也实实在在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对新时代做好慈善工作的认识还有差距;全市的慈善系统组织机构还不很健全;发挥会员、理事的作用还不充分;对慈善法的宣传深度、广度还需要加强;善款的募集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等。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强和改进,推动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2022年工作意见

2022年,是市慈善会成立25年纪念年,也是慈善工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关键一年。市慈善会的工作要继续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及市党代会精神,按照习总书记新时期对慈善工作的新要求,不负使命,牢记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政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做出慈善补充的贡献。要按照市会提出的“工作上台阶、管理上水平、运行规范化、工作秩序化,团结友爱,严谨创新”的要求,引领西安的慈善事业奋力追赶超越。

(一)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2022年,要把培养慈善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放在首位,继续抓好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提升。要在全体人员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全体人员树立爱党、爱国、敬业、守信、担当意识,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形势下的慈善工作,提高慈善工作的政治站位;切实加强慈善队伍建设,继续将有情怀、有能力、有资源的单位、个人吸收到慈善队伍中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密切联系的慈善工作格局;组织召开区县、开发区慈善(协)会长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协调部署工作,让我市慈善系统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在大型项目实施和募捐工作中步调一致、联手推进;积极协调筹备全市慈善工作会议,力争市政府出台《促进西安慈善事业发展意见》;加强慈善会制度建设,修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推进慈善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全体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使市慈善会的整体工作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二)募集工作再创新业绩。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丰富的慈善资源,积极开拓新领域、发展新善主。积极向金融、保险、中省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新兴产业等方面拓展,扩大慈善募集渠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加强与无公募资质的社团组织及商会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联合募捐;积极尝试、探讨、创新慈善信托,逐步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慈善信托环境;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争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创新慈善微基金项目,利用我会官网搭建起小微基金平台,号召广大爱心人士通过网络设立属于自己的小微基金,凝聚全社会的慈善资源;利用有利时机,召开一次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慈善表彰暨公募大会,激励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爱捐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尽力做好网上募集工作。在抓住“5.20”、“9.9”公益日等众筹时机的同时,用心策划、设置好的网上众筹项目,以好的项目吸引广大群众网上捐赠,打造常态化网络筹款机制,力争在今年的网筹工作中有一个新的突破,市会全年创公募款物超亿元的新业绩,努力实现全市慈善事业追赶超越的目标。

(三)慈善项目开创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计划有效衔接,全面提升项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以积极推进“慈善幸福家园”项目为重点,全面提升慈善项目质量,使慈善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细致化。加大力度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以“五个一”的要求为规范,召开全市“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推进大会,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争取在全市1000个村、社开展“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继续做好春节送温暖、“六•一”送关爱、重阳送关怀、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品牌项目,把项目做细做实。并建立项目跟踪与评估机制,检查督促项目科学依规实施;在做好传统项目的基础上,研究新项目,更新项目库,以创新项目为载体,拓展网络筹募工作;联手区县慈善会做好慈安桥建设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等项目执行,管理和使用好项目资金;继续与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扩大个案救助和大病救助工作规模,开展线上线下合作,帮扶特困、大病家庭摆脱困境;争取市、县两级卫健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二级以上医院设大病救助站(点)。试点临终关怀+慈善,筹划开设临终关怀院区。

(四)组联工作再展新境界。不断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完善会员登记管理制度,大力扩大会员队伍,进一步规范会员队伍管理;加强与慈善会理事、常务理事的联系,了解掌握理事单位、理事开展慈善工作情况,主动征求他们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激励理事积极履行职责;加强与区县慈善会的工作联系,积极指导区县慈善工作,督促区县慈善会做好换届工作,推进开发区成立慈善组织,尽快实现我市各区县、开发区慈善组织全覆盖;在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完善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机制,坚决克服打呼隆的现象,搞好志愿者队伍的质量发展;积极与共青团、工会、学校、知名企业社团以及一些专业服务队伍沟通联系,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把志愿服务活动搞活;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新内容,把志愿服务重心下移,发展推广社区、村组志愿服务,把钱物资助与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相结合,把志愿服务与宣传慈善、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真正把慈善志愿服务做成慈善会的一张美誉名片。

(五)慈善宣传再谱新篇章。积极宣传慈善文化,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慈善事业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媒体矩阵效应,形成集“报、刊、网、端、微”于一体的全媒介慈善传播平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西安晚报、日报,省、市广播电视台上更多的展现西安慈善的身影,不断扩大慈善宣传的影响和覆盖面;继续发挥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便捷、高效、传播面广的特点,利用微信、微博、美篇、抖音等宣传慈善活动、慈善文化、慈善理念;借鉴其他慈善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有形的东西抓起,利用广场、公园、校园、公交、地铁、LED屏、建筑工地、城乡社区等公共场所做好慈善宣传,并组织区县街、镇开展慈善文化墙建设,设立宣传牌、栏等,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知识,培育市民慈善意识;办好我会网站、会刊、简报,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慈善工作的整体情况,适当扩大交流和发放范围,让更多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了解慈善、参与慈善;注重“慈善文化理论”研究,印制“西安市慈善会宣传册”,编撰出版《中外历代名人论慈善》;挖掘新的“慈善典型”,深度采访报道,以慈善典型鼓动更多的人支持参与慈善;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在全国人大修改《慈善法》并颁布实施后,配合有关部门策划、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组织拍摄“慈善宣传微电影”。

各位常务理事,2022年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一年,也是市慈善会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我们作为慈善人深感使命光荣、任务繁重。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市慈善事业兴旺发达做出贡献。


捐赠账号

开户单位: 西安市慈善会

开 户 行: 浦发银行西安文景路支行

捐赠账号: 72130154800000128

咨询电话: 029-88868053 (财务室)

网络筹款: 029-88443165 (网信部)

备注:请注明捐款用途

西安市慈善会
地址:西安慈善大厦9层(未央区凤城四路105号)
电话:029-88443055
陕ICP备16001582号-1 邮箱:641457472@qq.com
邮编:71002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